鞍山台町,所在的地理位置正是百年前的石家峪村。这里曾经山清水秀,村内男耕女织、日升而作日落而息。1919年,村民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,家园被日本侵略者占领。
原上台町街东端(现东宾街)新貌。
日本侵略者占领这里,起因是垂涎东北的资源。1898年,东北处于被沙俄占领时期。由于从欧洲往远东地区运送物资需要绕路较远,沙俄胁迫清政府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。沙俄从中东铁路哈尔滨处分出一条支线直至大连,这条支线就是南满铁路。南满铁路1903年建成投入使用。沙俄在东北攫取的利益及东北丰富的资源吸引了贪婪的日本侵略者。
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。
1904年,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悍然发动战争,1905年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而结束,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也掌控在日本人手里。随后,日本建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,总部设在大连,并开始有计划逐步扩大在东北的利益,在原沙俄划定的中东铁路附属地基础上不断扩大土地范围。随着发现鞍本矿脉,日本加速在鞍探矿的步伐。1916年7月22日鞍山振兴矿业公司成立。
研究台町文化多年的智春山告诉记者,从他收集的资料中显示:1917年,日本侵略者制定了《满铁附属市街计划》,按此规划,需要大量土地,为此他们选中了属于辽阳县七区的东、西马圈子村的土地,拟在这里建工厂区。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铁所挂牌成立。1919年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,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。这个企业就是“鞍钢”的前身。
鞍山制铁所建厂同时,日本侵略者拟在辽阳县六区的石家峪、八卦沟等村落的土地上建设市街,即建设商业区、生活区和消费娱乐区。最初的石家峪村属移民村,清顺治8年,山东、河北移民离乡背井,陆续来到东山脚下(今二一九公园一带),因落脚之初有10户人家,故名十家峪,后改石家峪,全村鼎盛时期达70余户。当时,石家峪村地域广阔,今天的第九中学以北、铁东医院往南、玉佛山西侧、胜利广场以东都属石家峪村,包括了鞍山市核心区域的许多地标性建筑,如二一九公园、市中心医院、胜利广场、青年街、东山宾馆等。当时的石家峪分两个自然屯,分别是上沟和下沟,上沟为如今市博物馆及玉佛寺一带,下沟在二一九公园环翠阁一带。这里北有小山脉连绵起伏,南侧有小河(即古运粮河现为暗渠)溪水潺潺,也是村民集中居住区域。
1919年,日本侵略者以铁路附属地名义低价购买石家峪分布在平原上的土地,包括如今的台町,石家峪村村民只保留了东侧山地,维持生活。1920年,日本侵略者拟建农园、苗圃和墓园,欲将石家峪村山地据为己有,遭到村民反抗。不择手段的日本侵略者在屯外周边挖掘深沟壕,只保留一条出路,使村民只能出不能进,再次驱赶石家峪村民,将村民仅存的山地也强行占领。从此,村民彻底失去家园,这个历经200余年的村庄从辽阳县版图上消失了。
有了土地,日本侵略者大兴土木开始市街建设。台町就是日本侵略者在石家峪平原与山地之间,称为东山分水岭的南坡建起的一个高级住宅区。二一九公园及玉佛山一带则被建成农园、苗圃和墓园。建设初期,在今天二一九公园游泳湖及东侧山地建设七个农园(即农场)和一处苗圃,山上种植了大量的果树。之后新建了朝日山公园(今二一九公园),园内北侧为动物区,南侧为水区。
百余年过去了,曾经石家峪村的土地上如今高楼林立、鸟语花香,街景繁华、风景秀丽,在这里有被强占的苦涩,也记录着城市的成长历程。(鞍山日报)